現生爬行動物,如蛇,蜥蜴等,在寒冷的冬季來臨時,大都停止活動,紛紛鉆入地下的洞穴中,不吃不喝,也不動,睡起大覺。這一覺睡得可真長,一直睡到來年春暖花開時才蘇醒過來,再行復出,再開食禁。
爬行動物是變溫動物,俗稱冷血動物。它們體內的新陳代謝水平比較低,產生的熱量少,加上身體表面沒有像鳥類的羽毛,哺乳動物的毛發那樣的隔熱保溫構造,所以體溫不恒定,會隨著外界環境溫度的改變而變化。當環境溫度過高或過低時,都會影響它們的正常生活。只有在適宜的外界溫度下,體溫處于最適宜狀態,它們才會反應敏捷,活潑好動,四處覓食,繁殖后代。。相反,哺乳動物和鳥類,由于它們具有完善的體溫調節機制,具有高水平的新陳代謝,體內能夠產生較多的熱量來暖和自己,并且通過身體表面的毛發,羽毛來保溫,通過出汗蒸發和呼出熱氣等形式來散發多余的熱量-降溫,從而使體溫能夠保持相當的穩定,不受外界環境冷熱的影響。所以哺乳動物和鳥類是屬于恒溫動物。
進入冬季,氣溫慢慢降低,爬行動物的體溫也隨之降低,新陳代謝的速度減慢,最后鉆入洞穴,依靠微弱的地熱和極低的新陳代謝維持生命。冬眠使爬行動物免遭寒冷的傷害,所以是對惡劣的低溫環境的適應。
在中生代,號稱爬行動物之王的恐龍是否也需要冬眠呢?回答應該是否定的。我們設想一下,幾米,幾十米長,重幾噸,幾十噸的恐龍能鉆入地下冬眠嗎?顯然是不可能的!如果說不能鉆入洞穴,而是不吃不動地“睡”在地面上,形成橫尸遍野的死寂景色,這豈不是滑稽可笑嗎?
有關古地理,古氣候資料表明,在恐龍稱霸的中生代,地球上的氣候比現今溫暖許多,當時沒有明顯的四季變化,沒有明顯的晝夜溫差,南北兩極的溫度也比現在高出許多,沒有嚴寒,全球一片和暖。在趨于平坦的原野上,河流縱橫,湖沼廣布,松柏,蘇鐵,銀杏等裸子植物覆蓋著廣袤的土地,到處是綠色的世界,一派生機勃勃的美妙景象。
恐龍就是生活在這樣一個溫暖,而又食物充足的史前環境里,沒有嚴寒,它們無需冬眠。